发布日期:2019-12-12 21:56 浏览次数:
目前,尽管螺杆式空压机已占据市场主流,但是小型活塞式空压机仍然大量存在,特别是由于其结构特点和低成本,在诸如石材加工、制衣、五金加工等用气量小的企业仍然是比较常见的压缩空气动力设备。因此,本文结合笔者早年的工作经历,与大家探讨一下小型活塞空压机的常见问题。
小型活塞空压机在日常生产过程中,上油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,业内比较普遍的解决方法是更换活塞环,清理进、排气阀积碳,只保留一根溅油针,并且把溅油针磨尖一些,以此减少溅起的油雾……对于这些常见的上油解决方法,本文就不再赘述耽误大家的时间了。我们主要讨论一下气缸与活塞配合间隙过大导致的上油问题,但在此过程中会提到一些常见解决方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。比如只保留一根溅油针,并且把溅油针磨尖一些,以此减少溅起的油雾,达到降低上油的目的。这样的解决方法笔者认为不是很可取,因为减少溅起的油雾,对很大一部分机器会有伤害。理由如下:
(1)曲轴箱体高,气缸行程长的重载型活塞机,由于油雾较少,会因此导致气缸与活塞,连杆小头与活塞销润滑不充分,容易出现磨损的现象。
(2)气缸直径小,且气缸行程较长的活塞机,由于油雾较少,容易出现气缸与活塞之间因为润滑不充分,导致活塞与气缸磨损。连杆小头与活塞销、活塞孔会因为润滑严重的不充分,容易导致连杆小头与活塞销,活塞销与活塞孔磨损。比如大丰机型10HP活塞机,二级气缸内直径只有51毫米,但活塞与气缸的行程却很长,会容易出现连杆小头与活塞销,活塞销与活塞孔之间磨损。
活塞环磨损不严重时,并不是导致小型活塞机上油的主要原因,因为活塞环自身有很强的撑张力,几根活塞环是错位安装的,活塞环磨损不严重时并不会出现明显的上油现象,除非活塞环磨损很严重了,才会导致明显上油的现象。就连进、排气阀因为积碳严重,加大吸气负压造成的上油,都比活塞环中等磨损导致上油的影响要大。
气缸与活塞配合间隙过大导致活塞机上油的问题,是大家很容易忽视的方面。无论是原始配合间隙过大,还是活塞、气缸磨损以后导致配合间隙过大,都非常容易导致活塞机上油。笔者举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。
一台是笔者在佛山做维修时,遇到客户拉到店里维修的大丰机型10HP活塞机。店里的维修工把气缸、活塞、活塞环、进排气阀等,与上油有关的零配件全部都更换了,在不盖气缸盖的时候开机运行检查,但气缸上端还是有机油出来。再次更换其他气缸、活塞等,再次开机检查,依然还是上油。笔者经过分析,用塞尺在仓库检查了几个活塞、气缸的配合间隙,拿出两套合格的气缸与活塞,装上去以后上油故障消失。
另外一次是笔者在广州做维修时遇到的,一台快过保修期的20HP三缸活塞机上油,笔者把原机的气缸与活塞拆下来,来回用塞尺进行间隙检查,然后根据检查的情况,把这三套气缸与活塞的位置进行合理调动,装上去以后也不再上油。维修这一台活塞机,笔者除了更换因为拆机损坏的垫子以外,其它一个配件也没有更换,但却完美的解决了用户设备的上油问题。
为什么气缸与活塞的间隙问题会导致上油?因为活塞空压机的气缸与活塞都有一个合理的间隙值,这个间隙是来容纳活塞与气缸受热膨胀的,一旦这个间隙大于合理范围较多时,就会容易上油。这个配合间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,它会根据气缸、活塞的材料不同、直径大小不同,会有所不同。气缸通常是铸铁的居多(这里不讨论是哪一种铸铁),但活塞有合金铝的,也有铸铁的,铝活塞与铸铁活塞的膨胀系数是不同的。
笔者按自己的经验总结出一套比较简单的计算方法,铝活塞与铸铁气缸的合理间隙是:活塞直径的7%左右基本就是合理的配合间隙,只是得出的结果其单位由毫米改为丝,假如活塞直径是100毫米,活塞与气缸的间隙得出来的是7,大约是7丝左右;假如活塞直径是120毫米,活塞与气缸的配合间隙大约则是8丝左右。
由于铸铁受热以后膨胀系数较小,铸铁活塞与铸铁气缸的配合间隙,大约是活塞直径的5%,得出的结果,单位同样由毫米改为丝。如果活塞直径是100毫米,活塞与气缸的间隙大约是5丝左右;假如活塞直径是120毫米,活塞与气缸的配合间隙大约是6丝左右。在配合间隙相差不远的前提下,气缸与活塞之间不会因为间隙的原因上油的。
我们再回过头来分析上述两个上油故障案例。在佛山时维修的那一台活塞机,该维修工刚开始两次更换所有相关配件以后还是上油,就是因为没有调好气缸与活塞合理的配合间隙。他以为新的就是合格的,拿了配合间隙很大的气缸与活塞装上去,自然会继续上油。笔者通过检查,找出合理配合间隙的气缸、活塞装上去,就不可能再上油了。同理,笔者在广州时维修的那一台活塞机,发现有一个活塞有一些单边磨损,预计是因为那个活塞与气缸配合间隙过大才导致了上油问题,于是笔者根据检查三套气缸与活塞的配合间隙得出的结果,来调整气缸与活塞的位置,使三个活塞与气缸配合间隙都在合理范围以内,自然不会再上油了。
小型活塞空压机结构虽不复杂,但要掌握过硬的维修技能,还需我们认真学习结构原理,并在实际操作中多加钻研与总结。这样才能在看似相同的问题,找出其实并不相同的致病原因,进而对症下药,做到药到病除。螺杆空压机的道理一样,需要我们多学习结构原理,在实际操作中多加钻研与总结,保养、维修技能才能过硬。